Platon
时空:古希腊
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之一,苏格拉底的学生,亚里士多德的老师。他们师徒孙三人并称“希腊三哲”。
柏拉图的原名是“亚里斯多克勒斯”,也许是因为他强壮的身躯,或是强大的口才,才被人冠以“柏拉图”的名字。这个名字的本意是“宽广”。
著作
柏拉图的著作主要是对话录的的形式,他作为听众旁听。柏拉图的著作主要是:
- 《斐多篇》:以哲学家“斐多”作为讲述者记录的对话录。
- 《申辩篇》:主要为老师苏格拉底的死刑辩护。
- 《理想国》:对理想国家的思考。
柏拉图主义
属于柏拉图研究的形而上学。
其主要观点是二元论。二元论的理解包括两方面:
- 形式的智慧世界:只存在于概念世界之中的完美世界。利用智慧才能理解。
- 感知到的现实世界:从形式的世界里投射出来的,是不完美的。
柏拉图的“洞穴比喻”可以跟好地解释形式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的关系。
有一群囚犯在一个洞穴中,他们手脚都被捆绑,身体也无法转身,只能背对着洞口。他们面前有一堵白墙,他们身后燃烧着一堆火。在那面白墙上他们看到了自己以及身后到火堆之间事物的影子,由于他们看不到任何其他东西,这群囚犯会以为影子就是真实的东西。最后,一个人挣脱了枷锁,并且摸索出了洞口。他第一次看到了真实的事物。他返回洞穴并试图向其他人解释,那些影子其实只是虚幻的事物,并向他们指明光明的道路。但是对于那些囚犯来说,那个人似乎比他逃出去之前更加愚蠢,并向他宣称,除了墙上的影子之外,世界上没有其他东西了。
对应了中华文明的一个成语“坐井观天”。
“至善的形式” The Form of the Good
柏拉图主义中的“至善的形式”,是一切形式的本源,其他的一切形式都源于至善。至善的形式是永恒的,而现实中的各种物品,是其投影,是流动的。
太阳的隐喻:太阳是“启蒙”的来源。太阳散发光芒,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被太阳照亮,才能被人类感知、了解。“形式”是太阳之下照出来的“至善的形式”的投影。
知识
知识追求的终极目标是“至善的形式”。
另外,柏拉图认为,知识是与生俱来的。我们研究和学习知识,都是在挖掘和发现现实世界的本质,是“回想”的过程。
理想的世界和国家
现实世界是高层次世界的投影,是至善状态的事物的投影。“理”是永恒的、不变的、静态的。
柏拉图眼中理想的国家,应该和人性一样来划分,分别为:
- 人的欲望:获得美好生活的渴望。代表了劳工,生产者和工匠
- 人的勇气:国家的保护者,是有冒险精神的和勇敢的人
- 人的理性:理性,爱好智慧的国家统治者。
他认为雅典的民主制度不符合这样的要求。因为雅典的民主是是全民民主,而柏拉图认为只有少数人才有统治国家的智慧。但是,柏拉图也不是宣扬专制,他的目标是利用“智慧”统治国家。
他认为暴君的统治和有缺陷的民主,还是前者更好。